027-82778698

新闻资讯

news

news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健康建筑与绿色建筑有何区别? 专访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建荣
发布时间:2019-12-20浏览次数:1551

杨建荣

博士、教授级高工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绿色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

 

中国绿建委青年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副会长、上海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创新平台主任。参与编制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部市级课题10余项,参与编制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编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4项。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建设部华夏技术进步一等奖、住建部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等10余项部市级奖项。获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和“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城市之星”杰出青年等称号。

 

青年建筑:您是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对于大多数建筑师来讲,建科院有点陌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建科院的发展历史,主要工作,以及研究成果对于行业发挥的作用?

 

杨建荣: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各省(市)都成立了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多定位于材料研发、实验检测、标准编制等工作。本世纪初开始,伴随着体制机制的变化,建科院服务内容逐步延伸至特定需求材料的开发销售、质量安全所需要的工程监理、流通领域的检测检验,甚至还包括特种施工、建筑设计等,把研究出来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近年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积极实践绿色建筑,进一步成为跟交叉行业、不同领域交互沟通的平台。

全国首幢三星级绿色建筑———上海建科院生态示范楼(2004年落成) 

 

青年建筑:您的另一个身份是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能否分享一下,研究中心最新的成果和技术,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杨建荣:2005年,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最初定位于建筑室内环境技术,之后扩展至建筑的四节一环保(即节水、节材、节能、节地、保护环境)技术。近年来中心主要围绕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室内空气品质、材料性能实验、室内外水资源和物理环境改善等专业领域,通过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标准编制、设计咨询、规划编制等,服务于政府和行业。对于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从之前“四节一环保”到融入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等方面内容,并强调受众的获得感,简而言之,其涵盖的内容不断扩展,要求逐渐提升,评估更加全面,感受日趋清晰。

上海建科集团 莘庄综合楼

青年建筑:您的身份很多,还包括国家绿色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设立绿色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否意味着真正的绿色建筑需要机构去监督从设计到运营阶段的真正的落实绿色的措施,并达到标准?

 

杨建荣:谈到一种建筑材料或建筑设备,它性能指标多指特定工况下的效果,相对比较明确。但是谈到一幢建筑,尤其是绿色建筑,很难评判内外环境不断变化情况下的质量、性能和效益。因此,我们从囊括多系统、多条件的标准出发,提出了总体评判、认定绿色建筑质量思路,并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认可,进而于2014年正式成立了该中心。中心的成立,最大意义在于整体性思路的被肯定,即不仅仅关注绿色建筑的硬件构成,还需要紧密加载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软性需求,进行过程评估和后评估,进而影响建筑的前期策划、中期优化,最终推动绿色建筑理念的高质量落地。

 

 

中国第一代绿色建筑--深圳建科院大楼 (以下案例图片来自建筑2030,感谢李颉歆提供)

青年建筑:您经常会提到两个概念: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区别?您认为两者未来可以逐渐往一个方向去发展,还是会各自形成不同的系统?

 

杨建荣:前面提及绿色建筑的出发点,是从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视角,希望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绿色理念加载到建筑中去。而健康建筑以人作为关注对象和出发点,强调空气、水、食品、人文、健身、服务、舒适等要素的质量提升,以保障建筑使用者、管理者的福祉。可以看出,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延伸。未来交融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无论自外而内出发的绿色建筑还是强调由表及里的健康建筑,毕竟需要的是同一个建筑主体来承载。事实上这个交融已经在发生,例如当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已经大大提高了健康性、获得感的比重。未来必然会携手确定相关内容的科学性、合规性、提升性,推动建筑业及相关产业更新升级。

 

 

全球最绿色环保的产能建筑--西雅图的布利特中心

青年建筑:绿色建筑目前是以政府为主导,有鼓励性政策,而健康建筑是由美国GBCI和IWBI引进的,以行业协会为主导,以市场从业者为主。您觉得健康建筑缺乏政府政策方面的主导和支持,会不会力度不够?如果从业者的责任心不够强,或者行业协会推动力不够,会不会后劲不足?

 

杨建荣: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亦或是从业者,会相互之间促进。例如当初绿色建筑由建筑领域从业者发起,最后影响了产业和政策。目前,健康建筑的提法还处于行业孕育不断活跃阶段,但毕竟健康的倡议反映了建筑受众---使用者的根本需求和福祉,相信未来这种根本动力会不断发展,影响更多的相关方。

 

 

 

珠海兴业新能源产业园研发楼——华南地区超低能耗建筑

青年建筑:健康建筑是从美国引进的,您觉得中外在标准和认识上,最主要的差异有哪些?

 

杨建荣:GBCI和IWBI把医学领域的分量加重,用医学、健康做先导,确实反映了美国产业协作的创新性突出,新产业推出节奏较快。我国健康建筑标准的开发,从绿色建筑延续的特点比较鲜明。伴随着对空气品质认识不断深入,对营养和水资源等特定条件的不断明确,在地域性、个性化、完整性等方面仍然有待继续研究。

 

 

零碳零水能能耗的室内改造项目Glumac上海办公室 

青年建筑: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的发展任重道远。包括技术、材料、立法,从业者的责任心,以及甲方的接受度。目前大的经济环境下,建筑师即使有责任感,但甲方会考虑到基建成本的控制,暂时忽略未来的运营成本,关注当下的项目成本。您觉得在整个行业经济下滑,开发商银根紧缩的情况下,我们还能以积极、乐观、开放的心态看待其发展吗?

 

杨建荣:毋庸置疑,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变化,对建筑的影响很大,但另一方面,健康这个概念的强化,也是内在需求的延伸。换言之,目前迎来对“环境”和对“人”的福祉齐头并进的态势。尤其后者的动力,可能会更显性、更持续,并且这个动力回归到建筑的使用者、管理者的意识唤醒,甚至会成为另一种刚性需求,从而推动行业形成、产业升级。这种绵里藏针的力量,更值得期待。

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中心——德国PHI认证的被动房项目

青年建筑:好的建筑师一定是绿色建筑师么?有些建筑做大面积落地玻璃,视野很好,外形很酷炫,可能获奖或受业主的喜欢,但是如果从绿色的角度,并没有做到节能环保。对于现在的大环境,如果建筑师通过设计酷炫的造型夺人眼球,或者甲方开发进度过快,使建筑师没有足够时间去思考应用节能环保的措施。能否先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获取更多项目实践机会,再去考虑绿色,变成一个好的绿色建筑师?

 

杨建荣:建筑是理念、艺术、技术的集成,建筑师是让其成为现实的主要力量。建筑有不同维度的衡量标准,绿色、适用、经济、美观等,那么对建筑师的认可,或者说建筑师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应该是虽开放但也有主导性的话题。建筑师被认可,或者作品将来能满足需求,他应该首先具备绿色和健康的发展理念,不应视而不见。他要能接受、形成这样的整体架构,影响甲方、影响材料和技术应用。虽然甲方对投入产出最为敏感,但甲方最为感兴趣的还是被认可的好作品,因此根本诉求并未相互偏离。反言之,如果建筑师完全遵从甲方的经济诉求,不能将趋势和个性结合,只怕难被称为好的建筑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示范楼

青年建筑:现在推行的建筑师责任制更多的是关注于项目的安全性,适用性,是否已包含了绿色环保的指标,以鼓励建筑师的环保的责任感?

 

杨建荣:我觉得建筑师责任制是产业对这个角色的要求。绿色环保慢慢成为建筑的方针,如果说之前人们一想到责任,更多是安全、质量的视角,那未来随着绿色环保相关品质标准系列化、要求明确化,建筑师责任制也将囊括建筑师的环保责任内容。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近零能耗建筑

青年建筑:建筑师需要学习很多新的软件、新的技术,您觉得,如果想要去关注绿色建筑,应该通过哪些渠道,翻阅哪些标准,优先掌握哪些知识?

 

杨建荣:以注册建筑师考试为例,除了建筑理论、基本构造之外,一直就包括建筑物理、环控系统相关的内容,因此绿色相关的技术、软件等,根本上对建筑师并不完全陌生。当然,因为绿色和健康的内容加载了很多“人”的感受,对建筑师也会有一些新的要求。但是我觉得,做一个好的建筑师,除了需要不断补充各种新理念,只怕也需要多一些的兼容并包性。例如,建筑的完成并不是建筑师一方之责,也不是一方能够完成之责。前些年提出的IDP设计方法、近些年提出的目标导向的设计方法等,都需要建筑师跟不同的服务单位、不同工种之间的紧密合作,如同西方建筑事务所跟各类专业机构的合作那样。也许合作意愿的扩展,比一种具体的技术掌握更为重要。

 

青年建筑:您觉得,是否存在很多“假”的绿色建筑,开发商把“绿色建筑”做为噱头,通过LEED的认证,宣传项目的高品质,从而提高租金。但其实建筑的运营能耗仍然很高。我们将来怎样才能避免做一些名义上的“绿色建筑”?

 

杨建荣: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出在几个方面。一是绿色概念太大,我们会把什么内容都包在里边,面越宽,出偏差的概率越高;第二是若某方面效果不好,就被认为不绿色,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第三,同样反映了技术、系统的成熟度,还远远没有达到可靠的程度。这都是建筑业绿色化必须正视的问题。事实上,如果看实际运行数据,绿色建筑相较其他建筑,整体能耗较低、环境品质较高,这已是行业共识。未来,还是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在技术夯实、过程把关、数据为先等方面持续强化,推动绿色建筑的名实相副。

虹桥迎宾馆 9号楼——上海的超低能耗示范项目

青年建筑:前面聊了很多技术,最后回到您个人,您是绿建委青年委员会的,也是青年岗位的能手。作为建筑行业,现在普遍认为,四十五岁以下还是青年。您作为建筑行业的青年从业者,这几年有什么感悟,可以跟同行不同年龄段的人分享?

 

杨建荣:四十多岁已经接近不是青年的时段了。这个时段,对行业、对单位、对自己的期待更为理性和清晰,由此驱动个人心态的调整。我一直觉得绿色建筑的发展,无论是现阶段青年阶段还是未来再过一些岁月,思维和心态最为重要。首先要认可绿色建筑发展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这是基本面;其次,要具备历史或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纵向思维、左右前后上下兼容的横向思维,以及站在不同相关方视角上的众向思维。

 

青年建筑:您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更多的是出于对行业的热爱,觉得绿色建筑给您带来从业的激情,还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或者说它是一份工作?另外,您是博士,又是教授级高工。您是个典型的理性的理工男么?

 

杨建荣:我觉得自己算是个典型的理工男,但感受上还是比较敏感。绿色建筑的从业,起源是学校里所学,然后入了这一行,我也爱这一行。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能够将自己过往的经历变成能力,能力融入工作,工作带来挑战、享受和感恩。

 

青年建筑: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一方面要很理性的对待,要从标准、技术各方面理性的推进行业的发展。同时,健康建筑又要以人为本,所以还需要感性来结合,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杨建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