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82778698

业务领域

business

绿色低碳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绿色建筑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均应满足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超低能耗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建筑当地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其建筑能耗水平相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和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6、《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降低50%以上。

      超低能耗建筑的内涵,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即超低能耗建筑的建筑能耗远低于常规建筑,但又高于近零能耗和零能耗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在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中,按照建筑节能水平的不同,给出了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定义。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关系图

 

       超低能耗建筑是以性能结果为导向,具有明确的设计能效指标,包括供暖年耗热量、供冷年耗冷量、建筑综合能耗值及建筑气密性指标等。对超低能耗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及节能率达标判定时,考察内容包括供暖、供冷、新风、照明、生活热水及电梯系统的能源消耗。

       相比于2021年最新发布的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015-2021,超低能耗建筑能耗水平再降低30%~40%以上,可实现运行阶段碳排放显著降低。

 

1、超低能耗建筑认定标准: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

2、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路径

       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技术体系包括高保温隔热性能非透明围护结构、高性能外门窗、无热桥设计、气密性设计、高效新风热回收及高效冷热源系统。设计过程中室内环境参数与能效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围护结构技术参数、能源设备和系统技术参数是推荐性参数。

 

 

3、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迅猛,政府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住房城乡建设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5000万平方米以上。

      随着国家碳达峰“1+N”政策陆续出台,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启动,2022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从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打造绿色低碳县城和乡村、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组织实施等4个方面提出了19项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作为低碳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发展前景广阔。